2014年,快速擴張的歐莎陷入業績停止增長的窘境,經過一年“刮骨療毒”式的內部調整,加上從其它淘品牌取經而來的經驗,這個已經十周歲的淘品牌想要引領行業,重現當年的輝煌。
這是一個曾被奉若奇跡的品牌:從2008年開始,它連續四年獲得天貓女裝銷售冠軍,不僅在互聯網原創品牌中遙遙領先,也超越了當時一系列剛剛觸網的線下傳統品牌。
對熟悉那段歷史的電商人來說,應該很容易想到這個品牌——歐莎。
用創始人周勇的話來說,當時的歐莎忙于對外交流卻疏于自身業務的發展,“每周都要接待四五波來參觀的同行。”不過,他并不后悔,因為這也為他帶來了寶貴的經驗和資源。
經歷快速擴張后,歐莎一度陷入業績停止增長的窘境,而在一系列的內部調整后,周勇仍滿懷信心,希望能憑借優質的產品重新引領行業。
這一次,歐莎能重現昔日輝煌么?
快速擴張中的迷茫
歐莎的總部坐落在深圳羅湖區蓮塘鵬基工業區的一棟廠房內,外墻斑駁,許多窗戶都生了銹,遠離鬧市區,讓這里顯得尤為安靜——看起來,歐莎并不像一個典型意義上的互聯網品牌,更像一個線下服飾品牌。
這暗合了周勇心目中歐莎應該有的樣子。2012年,歐莎的年銷售規模達到4.5億,擁有300萬的核心用戶。此后,歐莎不斷擴張,團隊人數迅速突破600人,所有部門都聚焦在銷售額的迅速提升和規模的繼續擴張,在頻繁的促銷中,歐莎迷失了方向,隨之而來的是銷售額增長陷入瓶頸,團隊分崩離析,還失去了一大批消費者。
周勇對《天下網商》坦言,2014年是團隊心理和銷售額上的雙重低谷,他認為導致歐莎增長乏力的問題首先是供應鏈。在和供應商的合作中,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事件,“快速擴張后,產品品質的控制成為問題。”而品質正是歐莎引以為豪的核心競爭力,這對公司是一個重大的打擊。
另一重壓力來自線下品牌。2013開始,來自線下的傳統品牌們越來越重視線上運營,在經歷了早期的發展之后,天貓、淘寶的運營手段已經變的很成熟了,對線下品牌來說更加簡單和透明,很容易快速提升。相比之下,從互聯網起家的歐莎要去補足自身的短板:品牌建設、線下渠道、供應鏈、設計、研發等等,就需要更長的時間。
他對記者回憶起五年多前接受媒體采訪的情景:“經常有人問我,為什么歐莎能連續四年做到第一?我當時說,因為競爭對手太弱,傳統品牌都沒有到線上來玩,但他們非要我說出歐莎的獨門秘技。事實證明,傳統品牌確實對淘品牌造成了一定的壓力。”
在周勇看來,歐莎的業績波動是必經之路,但這并不意味著“淘品牌”會繼續衰落:“越來越多的淘品牌都有大量的創新,其中一定會有品牌殺出重圍,不是歐莎,也會是別的品牌。”
探路線下vs尋路海外
在快速擴張期,歐莎在渠道做了兩方面的嘗試:探路線下和尋路海外。
2011年6月,歐莎的首家線下實體店在深圳開張,此后又陸續開了四家店。當時的COO何治明曾在接受《天下網商》采訪時說,像歐莎這樣的互聯網品牌在消費者中辨識度并不強,為了更好地建設品牌,就需要實體店作為補充,另一方面也是拓展渠道,此后的三年間,歐莎都會在雙11期間進行線上線下聯動的促銷活動。
2014年,歐莎暫停了線下店,出身于韓國服飾品牌衣戀集團的劉興認為這是明智之舉,他認為線下店并不能真正解決淘品牌出路的問題,而在激烈的競爭中,如果歐莎再找不到一個好的著力點,可能一樣會遭遇新的困境。
速賣通是歐莎的另一個嘗試。自2014年初進軍海外以來,歐莎在平臺上的月均銷售額從5000元一路做到15-20萬人民幣的規模。作為早期進入海外的探索者,歐莎是將一些庫存外銷,受到了一批消費者的認可。
不過,即使是以歐美風女裝見長的歐莎,一樣也遇到了水土不服的問題。劉興坦言,在拓展海外市場上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產品,每個國家的流行趨勢和風俗習慣不同,語言也是一道障礙,國際物流費用較高,流量紅利的下滑,一系列的因素都讓歐莎的海外生意顯得不那么順暢。
現在,歐莎重新將目光聚焦在它最如魚得水的電商市場。無論是社群營銷、明星代言還是時下大熱的IP合作,歐莎的腳步略顯遲緩,不過,團隊很快意識到了問題,正在盡力補上這一塊的短板。接下來,歐莎會在品牌建設方面持續投入資源。
重新聚焦產品
回顧2014年,當時的歐莎做了大量的促銷活動,公司開始不再專注于產品和客戶,這促使周勇和他的團隊開始反思。
由此,周勇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:2015年,暫停除了雙11之外的所有天貓促銷活動。他希望將團隊的注意力重新聚焦在產品上,在他看來,如果基礎沒有打好,促銷活動不僅不能幫助品牌擴大銷量,反而會掩蓋問題。
這無疑是一次“刮骨療毒”式的嘗試,周勇將其分為三個部分:人員調整、業務收縮和改善供應鏈。
第一步是調整過于臃腫的團隊,歐莎將物流、客服等非核心業務外包,重新聚焦供應鏈、設計、研發等核心業務,作為補充,歐莎還引入了大量線下傳統品牌的優秀人才,無論是內部的人員構成、管理能力還是外部供應商,都在向傳統品牌靠近。
從品牌創立開始,周勇的妻子譚飛就擔任歐莎的設計總監,但在這輪調整中,她不再負責產品設計,而是從更高的層次來觀察整個公司的業務鏈條。周勇認為,創始人自身固有的想法,未必能匹配品牌的發展,歐莎需要將設計交給更專業的人才。
他對記者分析說,“淘品牌”的創始人一開始都會親力親為,但在公司發展壯大之后,創始人要從在前線打仗的將軍,轉型為在后臺訓練團隊成長的元帥。如果創始人做不到轉型,品牌就會消亡,如果能完成,從將才變為帥才,就會對企業幫助更大。
周勇說,做電商企業,與同行之間的交流是一個很大的樂趣。韓都衣舍、茵曼、裂帛、七格格和歌瑞爾等“淘品牌”都與歐莎保持了密切的交流,裂帛創始人大風曾在接受《天下網商》采訪時說,是歐莎的周勇教會了諸如“現金流”這樣的名詞,讓她從一個設計師轉型為企業管理者。
現在,歐莎已經將團隊人數從最高峰的600多人精簡到200人,銷售量與三年前持平,也就是說,每個人的平均產出都提升了兩三倍,這從側面證明了歐莎在企業內控方面的成效。
2015年底,現任運營總監劉興來到歐莎,擺在他面前的是經歷了一年調整的團隊。他對記者透露,由于故意延緩了天貓的業務,歐莎在天貓女裝中一度跌出一百名開外,不過,它最近又回到了35名左右,說明品牌仍具有一定的潛力。
他認為“停下來”對歐莎來說是一個明智的決策,守住了利潤和庫存,雖然在天貓排名有所下降,但這是所有“淘品牌”都必須要面對的,“我們分析了很多淘品牌銷售和利潤的構成,臃腫的品牌都會遇到問題,只不過是有些品牌暫時沒有感覺到而已。”
劉興說,歐莎今年的目標是回到淘品牌的TOP10,先要保證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,要抓大放小,在發展戰略上考慮將品牌落地,最終能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
“極致供應鏈”計劃
韓都衣舍、茵曼和裂帛等淘品牌,都以風格見長,借此找到自己的核心用戶群,相比之下,生長在深圳的歐莎更接近歐美風,這里正是許多高端女裝供應鏈的集中地。
與這些平均售價在1000-3000元之間的女裝品牌共享供應鏈,通過與工廠的深度合作,歐莎在保持品質的基礎上將成本降低兩到三成,在這樣的背景下,歐莎能做到設計、品質、交期都優于傳統品牌。在周勇看來,歐莎一直以來的優勢并非價格低廉,而是注重研發和品控,產品質量相對穩定。而未來淘品牌的競爭力是產品,而最大的短板在于供應鏈。
于是,一個名為“極致供應鏈”的計劃浮出水面,過去的供應鏈優化有一個固有思維,就是速度、品質和成本互相對立,而歐莎要從系統的角度來做供應鏈優化,通過標準化和前端計劃來實現三者的同步提升。
歐莎的供應鏈負責人薛小松坦言,好的供應鏈應該適合企業的運作,無論是流程還是利益分配,都需要匹配鏈條上的參與者。在發展上升期時,歐莎的資金比較充裕,就拿出一部分沉淀資金來準備面料,雖然會有一定的便利優勢,卻會產生很多庫存。
2015年,歐莎將面輔料的采購分包給加工廠,也就是將這部分流程的管理下沉,大半年之后,新的問題產生了:由于面輔料的采購不可控,工廠的貨期無法控制,對歐莎來說就會形成新的風險。
“極致供應鏈”正是為此啟動的,薛小松介紹說,這個項目讓那些可以并行的程序并行,歐莎將準備面輔料的流程前移,通過在設計端的規劃,極大減少后期采購和監測的時間成本,規劃時則會根據銷售預期來有意識地調整,控制庫存。
在生產端,歐莎希望能達到這樣的效果:訂單下達后,面輔料立即送到工廠,直接開工,這樣可以達到實際成本和品控上的優化。此外,歐莎還會優選面輔料供應商和加工廠,逐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企業,由此達到一個正向循環。
為配合“極致供應鏈”計劃,歐莎將原來的設計、商品、供應鏈等部門分拆成小組,一個款式的生產時間從40-50天縮短到25-30天,供貨時間縮短了40%-50%,薛小松預期能進一步將貨期縮短到10天左右,在此背后,并非縮減必要工序,而是通過讓工序并行來達成。
事實上,歐莎在早期學習了裂帛的集中管控模式,實現了快速的規?;?,后來,歐莎希望能采取更靈活的模式,就開始采取韓都衣舍的小組制,真正“貼身考察”的則是七格格。
七格格的運營健康度在歐莎備受推崇,如今的歐莎尚未完全恢復元氣,而當年的學生變成了現在的老師。不過,這并未影響周勇的心態,“我覺得做服裝品牌是長跑”。他對記者感慨道,排名只是一時的榮譽,而專注做好產品才是長久之計,才能引領淘品牌重獲新生。